BOB半岛据报道,曾风靡全国的轿车桑塔纳去年11月的销量仅为1台,21款桑塔纳早在去年3月份便已停产。
很多一路见证这款“神车”成长的网友不禁为此感叹:“这次或许真的是再见了。”
它在我国汽车市场“打拼”的38年时间里,曾经连续22年获得了国内汽车销冠的头衔。
不过如今的桑塔纳已经远没有了当年的实力与地位,甚至迎来了属于它的谢幕时刻。
而在“时代东风”的支持下,上海市成功争取到了这个发展汽车工业、建立现代化轿车制造企业的机会。
此后不久,上海汽车项目组便开始广邀各大知名车企前来谈判,这些想与中国合作的汽车厂商包括日本丰田、美国通用、福特、德国奔驰、大众、法国雪铁龙等。
最终,上海代表团选择了在资金、技术方面都能提供支持的德国大众作为合作目标。
之后,代表团便前往沃尔夫斯堡进行进一步考察,并与当时德国大众的董事长斯密特进行了合作洽谈。
自此,中德两国之间的汽车合作便拉开了序幕BOB半岛,双方的交流合作也诞生了国内首家中德合资企业。
综合考虑后,大众一方决定采用当时正在研发的新款中级轿车——桑塔纳(SANTANA)。
桑塔纳的车型最初源自后来人们所熟悉的帕萨特(PASSAT),只不过那时还只是二代车型,现在国内售卖的帕萨特都已经是六、七代车型了。
因为这座山谷常年伴随有强力的旋风,所以当地人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,称之为“SANTANA”。
大众公司以此为新车命名,也是希望它能像强有力的“SANTANA”一样,迅速席卷全球。
但到了1980年准备投产时,大众一方又以中国汽车市场不景气为由想要裁撤项目。
迫不得已之下,中方决定将15万辆的规模缩减到2万辆,投资额度也可以相应收缩,这才得到德方的妥协。
但德方也提出了另一要求,即以CKD的方式组装第一批桑塔纳,为了表达诚意,中方同意了要求。
1983年4月,在经过众多工人的艰苦奋战后,国内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试制成功。
据最初组装车间的工人回忆,当时只有7个工人负责,车间设备也十分简陋,用的是十多米长的手推导轨,没有机械手只好用葫芦吊代替,螺丝拧不紧那就用榔头敲、锉刀锉。
车间的师傅们也不禁对此调侃道:“那时候的车都是敲出来的,但德国车是造出来的。”
这次事件也让车间工人认识到,只有不断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才能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现状,缩小国内外之间的差距。
1984年10月,上海汽车小组与德国大众的合作协议在大会堂正式签署,最初的合作期限约定为25年。
1985年,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。此后,上海桑塔纳轿车迎来了它的传奇生涯。
据悉,上海大众成功推出桑塔纳后,第一个目标就是推进桑塔纳零部件的国产化。
要尽快制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国产车,CDK组装并不是引进的目的,我们要有完全属于自己的轿车制造体系。
当时由于缺乏基础设施,首批下线的桑塔纳车型基本都是由进口零件组装而成,国产部件基本没有,可以说完全算的上是一辆进口车。
但当时的上海大众只实现了四个零部件的国产化,还是最基础的轮胎、收音机、标牌、天线,国产化率低的可以忽略。
这一年国家正式开启桑塔纳国产化项目BOB半岛,并相继创立了“汽车横向配套领导小组”“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”。
当时国家定下了7年国产率达到80%以上的指标,时间紧、任务重,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指标,企业随时都有关门的可能。
好在上海大众并非孤军奋战,上有国家领导部门的支持,下有众多高校、科研院以及全国上百家零部件配套企业的鼎力援助。
经过艰难攻关后,1991年,桑塔纳的国产化率终于达到了70%,而到了1996年,这个数字增长到了90%。
“拥有桑塔纳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的经典广告语也随着“神车”的崛起传遍了千家万户。
1992年1月,随着10万辆普桑车型的下线以及桑塔纳旅行车的陆续推出,新型桑塔纳2000也纳入了双方的研发日常,而这次正是久违的联合开发。
与前代相比,桑塔纳2000优化了空间结构,能让乘客拥有更好的乘坐体验在投入市场后广受好评,深受一些政务人士和商务人士的青睐。
在此后的8年里,上海大众又相继推出了“时代超人”“自由沸点”“俊杰”“时代骄子”“时代阳光”等系列改进车型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次中德双方的联合开发,不仅增加了上海大众的技术积累和生产经验,为后续的市场开拓打下了基础,同样也为德国赢得了中国市场,这也正是后来所谓的“市场换技术”合作模式。
桑塔纳2000的风光持续了九年,截止到2004年1月停产,桑塔纳2000型总共售出了777211辆。
紧随其后的,是2004年2月由上海大众独立开发的“桑塔纳3000”型,作为上海大众独立开发的一款本土车型,这也标志着这家合资车企正式走进了自主开发阶段。
2007年,仅过了3年多的时间,桑塔纳3000型便迎来了谢幕,截止到停产日,桑塔纳3000累计销售了328155辆。
2008年,上海大众推出了桑塔纳3000的改进车型——桑塔纳Vista,新款车型在外观和尺寸上面做了更多优化,其销量也是因此超越了前代产品。
2012年10月,随着上海大众宣布桑塔纳87的正式停产,旧款桑塔纳也算是正式退出了中国汽车的历史舞台。
而至此,桑塔纳已经在中国卖出了近400万辆,“一代车神”可谓是名副其实。
同年12月,全新一代桑塔纳在德国沃尔夫斯堡首发亮相,上海大众也算是将其再次引进到了国内。
只不过在这次“返场”中,桑塔纳也是从走中高端路线的中型家轿,变成了主打经济的紧凑型轿车。
一方面,下调订价改变车型,为桑塔纳向大基数人群下沉做足了准备。另一方面,紧凑型车型也将让这款车面临更多的强烈竞争对手,比如上汽大众旗下的朗逸车型。
但靠着情怀的新款桑塔纳还是慢慢延续着老款桑塔纳的销量,然而可惜的是,这份情怀也并没有持续多久。
2021年,红星新闻曾报道,在上汽大众2022~2023年的投产计划里,新桑塔纳、桑塔纳-浩纳、昕锐、昕动、途岳等5款车型疑似将要停产。
上汽大众的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目前的计划是,从明年开始暂停桑塔纳车型生产,停产并不代表被放弃,而是进行升级换代的需要。”
根据“双积分政策”来算,2020年,桑塔纳的百公里油耗为5.6L,而上汽大众的燃料消耗达标值为5.18L,也就是说每生产一辆桑塔纳都需要再消耗0.42个积分来抵消未达标的惩罚BOB半岛。
双积分的价格大概是6000元/分,而当时桑塔纳2021型的售价为8.69-11.19万元左右,按照上汽11.48%的销售毛利率,5.3%的净利率来算,每卖出一辆桑塔纳的净利润为0.46万-0.59万元。
而与桑塔纳不断“跳水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上汽整体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却是节节高升。
2023年12月,上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.1万辆,同比增长25%;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.4万辆,同比增长39%。2023年全年上汽集团销售新能源车112.3万辆,销量位居中国车企第二。
燃油车时代,桑塔纳异军突起,但如今到了新能源的时代,它的生命力已然是出现了严重衰退。
在美国,桑塔纳在1988年停止销售;在日本,桑塔纳也只坚持到了1990年。而在欧洲市场,桑塔纳自诞生起就地位普通,如今更是难觅踪迹。
未来是电车的时代,各大汽车品牌也都在全面迈向电气化的过程中,如若不能紧随时代潮流BOB半岛,退出历史舞台显然是必然的结果。
随着市场的变化、技术的更迭,像桑塔纳这样的“现象级”轿车会很难再次出现。
正如手机领域的发展一样,在经历了快速演变期之后,如今是小米、华为BOB半岛、苹果等巨头品牌的博弈竞争。